感受態,指的是細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吸收外部環境中的DNA的狀態。在自然環境中,細菌在這種狀態下,通過吸收外部的DNA等遺傳物質可以更好的適應不良環境。了解了感受態,那么
感受態細胞是什么?它指的是人們通過理化方法來誘導細胞,吸收周圍環境中的DNA分子,其主要原理是通過特定的方法使細胞的通透性變大,通俗的來說就是使細胞膜表面出現一些孔洞,有利于外部的DNA等物質進入
感受態細胞。隨后這些孔洞會通過細胞膜自身具有的流動性自動修復。
科研人員通過實驗制備感受態細胞,不同實驗制備出來的細胞,它的轉化率也是不同的,因此為了提高它的轉化率,人們也研究出了不同的方法。其中主要有兩種最為常用,那就是氯化鈣法和電轉法。
氯化鈣法是在低溫條件下,將大腸桿菌放置在低滲的氯化鈣溶液中,在鈣離子溶液中,此時細胞會膨脹,同時鈣離子還會使磷脂雙分子層形成液晶結構。在這個狀態下,晶體做振動運動,這時細胞外膜與內膜縫隙中的核酸酶解離開來,離開原來的區域,誘導細胞成為感受態細胞。倘若再聯合其它的二價金屬離子或者還原劑等物質處理細菌,則可以使它的轉化率提高更多。
電轉法也稱電轉化法,依靠電擊,利用瞬間高壓使細胞膜不穩定,在細胞上打孔,促使DNA等大分子進入細菌。制備這種細胞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,還需要一些無污染的實驗器皿、儀器。